艺  术  无  界

中国的

世界的

文   化    行   

 

                    否   极   泰   来

水墨丹青

浩瀚长空

展览|杉本博司的刹那与无穷 -| art - 当代艺术 展讯 | 展览

首页    新闻资讯    展讯    展览|杉本博司的刹那与无穷 -| art - 当代艺术 展讯 | 展览

国际著名艺术家杉本博司在中国首个重要机构个展——“杉本博司:无尽的刹那”于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展览由杉本博司创立的新素材研究所进行展陈设计,展览汇集了艺术家的摄影、装置和雕塑等多领域作品,对杉本博司从1974年至今的创作实践进行回顾性的梳理与总结,并将艺术家对于摄影技术的创新与探索,和他对于时间与记忆的独特理解详尽呈现于中国观众面前。

“杉本博司:无尽的刹那”展览现场图,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04.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摄影:孙诗。

“无尽的刹那”这一主题不同于在海沃德美术馆呈现的艺术家全面回顾展首站“Hiroshi Sugimoto: Time Machine”,北京站策展人张南昭试图从文化维度上寻找更为深层的精神共鸣,最终从苏轼的《赤壁赋》中“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得到启发,以“须臾”与“无穷”这一对看似矛盾,实则富有禅宗意蕴的意涵出发,呈现杉本博司作品的核心——时间。

在杉本博司的作品中,他一反人们对于摄影的真实性预设,以背叛者的身份,惬意立于镜头之后,试图唤起观者对于存在的脆弱性这一问题的反思。从最初的“透视画馆”系列,到最新的《笔触印象,心经》,艺术家试图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将摄影术所具有的记录与创造的双重特性,以一种匠人精神,熔铸于他的作品之中,把灰烬还原成火。

“杉本博司:无尽的刹那”媒体导览会现场图

杉本博司,1948年出生于日本东京,1970年于东京立教大学获得经济学与西方哲学双学士学位,后于1974年在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获得摄影学士学位。丰富的学科背景使他的作品总能包罗万象,杉本博司从自问出发,以高超精湛的摄影技术回答“我在想什么”和“我要做什么”两个终极问题。尽管身处艺术思潮迭起的时代,杉本博司始终坚定地以一种哲理性的思考态度推进自己创作实践。

06 Hiroshi Sugimoto,图片由杉本博司工作室提供.jpegHiroshi Sugimoto,图片由杉本博司工作室提供

在展厅外场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一整墙的“放电场”系列。此系列作品是杉本博司极具代表性的实验创举,他受到Fox Talbot(发明负片者)的启发,试图还原电的形状。艺术家将电流导向浸在盐水中的金属板上,铺上胶片,从而捕捉放电的瞬间。将这如同宇宙大爆炸一般不可控的奇观展开在观者面前,将无形之物以有形方式显现,最终想要传递的仍是对于摄影本源的极致追溯。

同样探讨摄影本质的实验作品还包括“光学”系列,这是他五十年间创作的唯一彩色系列作品。他从牛顿的光学实验中得到启发,改良三棱镜分解阳光,记录下人眼难以观察到的色彩变化,模糊了绘画与摄影的边界,以一种超然于外的态度展现光、电、色彩最原初的模样——在人类出现之前,在生命出现之前,在宇宙爆炸之前。

07杉本博司,《放电场 225》,2009,明胶银盐相纸,149.2×119.4 cm。© Hiroshi Sugimoto,图片由艺术家提供。.jpeg杉本博司,《放电场 225》,2009,明胶银盐相纸,149.2×119.4 cm。© Hiroshi Sugimoto,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在剧院系列中,这种超然于外的态度也贯穿始终,高三脚架使他的作品视角如同悬浮在空中,以一种绝对理性,将自身抽离于剧场之中。此系列始于1976年,杉本博司选取世界各地的汽车影院、歌剧院和废弃剧场等地进行长曝光拍摄,根据电影放映长度设定曝光时间,将上万帧画面压缩成一张静止的白色幕布。观者凝视作品时,有灵魂出窍之感,仿佛被吸入时空,作为一个穿越的幽灵漂浮在剧场中央。有趣的是,展览同时专门为幕布部分进行灯光设计,幕布边缘因灯光产生轻微抖动,恍惚之间似乎正预告着一部好戏正要登上舞台。

08杉本博司,《尤宁城汽车影院,尤宁城》,1993,明胶银盐相纸,119.4 × 149.2 cm。©Hiroshi Sugimoto,图片由艺术家提供。.jpeg杉本博司,《尤宁城汽车影院,尤宁城》,1993,明胶银盐相纸,119.4 × 149.2 cm。©Hiroshi Sugimoto,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09杉本博司,《基诺沙剧院,基诺沙》,2015,明胶银盐相纸,119.4 × 149.2 cm。©Hiroshi Sugimoto,图片由艺术家提供。.jpeg杉本博司,《基诺沙剧院,基诺沙》,2015,明胶银盐相纸,119.4 × 149.2 cm。©Hiroshi Sugimoto,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透视画馆是杉本博司最早的作品系列,艺术家在参观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时注意到,如果用一只眼快速瞥过动物标本,便能使标本看起来栩栩如生。这让艺术家似乎发现了穿梭于虚假与真实的秘密,于是,在此系列作品中,他不仅细心调整着标本和人造景观的关系、人造景观的光线,剔除博物馆环境之余,还采用了倾斜对焦平面的方法欺骗观者的眼睛。此系列作品由于捕捉效果太过逼真,以至于杉本博司曾被认为是一位野生动物摄影家。

《肖像》系列中,杉本博司对真实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探讨。这次他将拍摄对象转为人像,选取了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的蜡像模型。从拿破仑、戴安娜王妃到杜尚、蒙德里安,这些跨越了五百年的人物被框取进入镜头中,经过精细的光线调整,宛如获得“重生”。当人们看到熟知但存在时空距离上的人物齐聚一堂时,显影、真实与生命的关系也就扑朔迷离起来,并导向更深层的诘问——摄影是否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复活术”?我们与过去的生命,能创立怎样的连接?

10杉本博司,《北极熊》,1976,明胶银盐相纸,119.4× 149.2 cm。© Hiroshi Sugimoto,图片由艺术家提供。.jpeg杉本博司,《北极熊》,1976,明胶银盐相纸,119.4× 149.2 cm。© Hiroshi Sugimoto,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11杉本博司,《海牛》,1994,明胶银盐相纸,119.4 ×149.2 cm。© Hiroshi Sugimoto,图片由艺术家提供。.jpeg杉本博司,《海牛》,1994,明胶银盐相纸,119.4 ×149.2 cm。© Hiroshi Sugimoto,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12杉本博司,《威尔士王妃戴安娜》,1999,明胶银盐相纸,93.6 × 75 cm。© Hiroshi Sugimoto,图片由艺术家提供。.jpeg杉本博司,《威尔士王妃戴安娜》,1999,明胶银盐相纸,93.6 × 75 cm。© Hiroshi Sugimoto,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13杉本博司,《萨尔瓦多·达利》,1999,明胶银盐相纸,93.6 × 75 cm。© Hiroshi Sugimoto,图片由艺术家提供。.jpeg杉本博司,《萨尔瓦多·达利》,1999,明胶银盐相纸,93.6 × 75 cm。© Hiroshi Sugimoto,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基于对时间与空间的思考,诞生而出的海景系列的初衷,是杉本博司希望探寻现代人与古人,作为人类的共同原初记忆以及他自己的儿时记忆。土地会被不断的翻新更迭,而海一如既往地存在着,基于某种时间与空间的理解,艺术家选择运用长曝光,为了追求没有云彩的天空纯净度,艺术家花费十年自制特殊的冲洗设备。“海景系列”中的镜头对准从清晨到深夜的海面,并以海平面为中线,捕捉并压缩于一张胶片中。海平面也是地面上所能眺望到的最远之处,因此,艺术家以胶片为媒介,完成了在时间与空间上某种最大程度的压缩与延伸。而对中国观众来说,“海景系列”激发的诗意意象几乎天然共感,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古今皆渺渺,作为意象的海上明月,不仅将不同空间的人连接在一起,也自然地连接故人与今人,历史与当下。

14杉本博司,《相模湾,热海市》,1997,明胶银盐相纸,119.4 × 149.2 cm。©Hiroshi Sugimoto,图片由艺术家提供。.jpeg杉本博司,《相模湾,热海市》,1997,明胶银盐相纸,119.4 × 149.2 cm。© Hiroshi Sugimoto,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建筑系列创作于千禧年前后,杉本博司采用大焦距,以“失焦”的方式,对建筑的耐久性进行“侵蚀”,从而将建筑“融化”。他认为唯有最坚固的形状才能抵制模糊摄影的冲击,也能抵制时间的洗刷。也体现了艺术家探寻“本质”的一贯追求,这次他想要追溯的是建筑师脑内最初的视觉意象。而对于观看者而言,如果一个建筑能足够占据他们内心,那么一个模糊的形象,就足以勾起他们对于这栋建筑的完整构想,观者与建筑师在此时相连。

观念之形系列亦延续了杉本博司对于形状的探讨,他强烈希望再现他所体验到的精神性模型,他在东京大学研究所见到用来做教具展示数学原理的石膏模型,震惊于形之完美。于是艺术家就此展开用现代科技还原数学模型,使其接近“无限”的尝试,创造出宛如未来纪念碑式的数理模型作品。光滑的不锈钢材料并不显得冰冷,反而因其完美的形状和特定的场域,展现出一种摒弃了工业扩张野心的绝对理性。

15杉本博司,《世界贸易中心》,1997,明胶银盐相纸,149.2×119.4 cm。© Hiroshi Sugimoto,图片由艺术家提供。.jpeg杉本博司,《世界贸易中心》,1997,明胶银盐相纸,149.2×119.4 cm。© Hiroshi Sugimoto,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16杉本博司,《观念之形 0003迪尼曲面:扭转伪球面得到的恒定负曲率曲面》,2004,明胶银盐相纸,149.2 × 119.4cm。© Hiroshi Sugimoto,图片由艺术家提供。.jpeg杉本博司,《观念之形 0003迪尼曲面:扭转伪球面得到的恒定负曲率曲面》,2004,明胶银盐相纸,149.2 × 119.4cm。© Hiroshi Sugimoto,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杉本博司热爱日本能剧,他曾说“时间是单向地从过去到未来,但是‘能’的时间却是自由来去的。”佛之海系列展现了他内心深处对于东方美学的极致追求。此系列位于展厅最内层,巧妙地布于四排黑墙隔断中间,贯穿始终。杉本博司花了七年时间申请了三十小时的拍摄时间。在被问及为何想拍千体佛时,他诚实地回答到:他是一名收藏家,但不可能将千体佛占为已有,故而用摄影来“偷取”它。

17.jpeg杉本博司,《佛之海 049(三联)》,1995,明胶银盐相纸,239 × 308 cm。© Hiroshi Sugimoto,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18“杉本博司:无尽的刹那”展览现场图,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04.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摄影:孙诗。.jpeg “杉本博司:无尽的刹那”展览现场图,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04.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摄影:孙诗。

杉本博司的另一件系列作品《反重力结构》则展出了当麻寺三层塔的古木,交错的木梁可以分散重量,使塔抵抗地心引力,对于重力的抵抗与他的纵向海景作品如出一辙。艺术家始终站在宇宙的高度,思考人类的历史与信仰等宏观主体,人类能否靠精神上的寄托实现永生呢?

位于展厅右侧高墙呈现的艺术家最新作品《笔触印象,心经》,也是这件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的首次亮相。艺术家用毛笔蘸取显影液在过期底片上书写佛教著作《般若心经》,如同开场的放电场系列一般,杉本博司创作时并未使用相机。在展览开幕式上,杉本博司还为观众现场进行了诵读展示,声音回荡在展馆中,声声不息。

摄影一直被认为是可以留存时间、追溯记忆的技术,它的出现也改变了人们描述历史乃至描述自身的方式。如何让过去成为过去?摄影或许是一种答案。正如杉本博司以摄影术定格的“刹那”,其中包含着过往的无穷与“无尽”,以显影中得以破除虚无,从而证实存在。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6月23日。

“杉本博司:无尽的刹那”展览现场图,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04.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摄影:孙诗。

文|金枝

责编|孟希

图片资料由主办方提供

展览信息:

21“杉本博司:无尽的刹那”海报.jpeg“杉本博司:无尽的刹那”

展期:2024.3.23 – 2024.6.23

主办: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 

2024年4月17日 15:46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