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居类型|17种特色民居百看不厌|中国民族古建之美
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民居包含住宅以及由其延伸的居住环境。
由于中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
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中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从南方的青砖蓝瓦马头墙,到北方的四合院,直到黄土高原的窑洞,内蒙古的毡包,西藏的碉楼……
傣家竹楼
干栏式建筑
傣家竹楼是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筑,是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
底层一般不住人,用于饲养家畜、家禽,上层供人居住。
吊脚楼
半干栏式建筑
吊脚楼是苗族、壮族、布依族等族的传统民居,基本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往往有部分悬空并靠柱子支撑。
高台民居
高台民居是新疆喀什老城东北部一处建于600多年前的高40多米长800多米的黄土高崖上的维吾尔民族聚居区。高崖距地面三十多米,可免受融雪型洪水灾害。
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一种传统的合院式建筑,基本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等级分明、尊卑有序。
窑洞
窑洞是黄土高原上的古老居住形式,属于“穴居式”民居的遗存。分布地区: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以及宁夏等省。
客家土楼
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土楼,以福建龙岩永定、漳州南靖的土楼最为有名。分布在福建、江西、广东具有防震、防火、通风及采光好等特点。
客家围龙屋
土楼在居住方面突出家族的平等关系,围龙屋却是尊卑有序,级分明;圆楼为全封闭结构,突出它的防御功能;围龙屋是开放式的,突出了祠堂的功能。
地坑院
地坑院也叫天井院,属于地下的窑洞,亦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分布在河南、山西、甘肃等。
碉房
碉房是青藏高原地区常见的居住形式,是一种用石头垒砌或土筑的房屋。下宽上窄,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的特点,利于防风避寒,便于防盗御敌。
开平碉房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开平市境内,是集防卫、居住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且该地旅居在外的华侨众多,碉楼多为西方建筑艺术并与本土建筑艺术融合的产物。
西关大屋
是广州西关一带兴建的富有岭南特色的传统民居。多修建于清朝,为名门望族、官僚巨贾所建,体现出等级分明尊卑有序的建筑核心。
骑楼
骑楼是一种兴起于近代的商住建筑,基本特点是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并留出行人空间的外廊式建筑物。分布范围: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一颗印
一颗印式民居由汉、彝先民共同创造,最早在昆明地区兴起,在汉族四合院的建筑基础上开始演变,基本格局是“三间两耳倒八尺”,平面近乎正方形。
徽派民居
徽派民居也称皖南民居典型的特征有白墙青瓦石雕漏窗、木雕楹柱,马头墙等。分布地区:古徽州地区、泛徽地区以及皖南部分地区。
蒙古包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适用于游牧生活,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地区。蒙古包便于搭建,又便于拆卸移动,因此适于轮牧走场居住。
海草房
在石块或砖石块混合垒起的屋墙上,用特有的海带草苫成屋顶形成海草房。主要分布在我国胶东半岛的威海、烟台、青岛等沿海地带。
石库门
石库门是一种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的近代新型建筑。是最具上海特色的民居。石库门大量吸收了江南汉族民居的式样,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木做门扇。起源于太平天国时期。
这些民居无不显示着中国丰富的历史人文,传承着千年的建筑智慧!
中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社会经济环境不尽相同。因此各地住房的设计布局、构造及外观式样也不尽相同。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筑形式。这种传统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里面有你的家乡吗?欢迎分享!
中国大木作建筑之魂 #斗拱 # 悬鱼 #五脊六兽 #古建筑屋顶 #滴水和瓦当 #17种特色民居 #古建筑六大派别 #雀替 #亭台楼阁,廊轩榭舫 #古建中砖瓦种类
*图片仅用于知识传播,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进行删除